员工工作网站
热点新闻
2025-09-25
9月24日,球王会科创中心新一届主任团、部长团见面会在...
最新公告
2025-09-19
各年级:球王会官网2024-2025学年本科国家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...
站内搜索
学工新闻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工首页 >> 学工新闻 >> 正文

暑风拂廉心:实习路上的学思践悟

发布时间:2025-08-21    作者:    来源:球王会     浏览次数:


蝉鸣裹挟着热浪掠过街角的梧桐,七月的阳光将司法局大楼的玻璃幕墙映照得格外明亮。当我攥着实习介绍信走进政务大厅时,本以为会见到想象中严肃刻板的机关景象,却被导办台大姐递来的一杯凉白开驱散了所有局促 —— 那杯水里漂浮的几片柠檬,像一颗小小的石子,在我心底漾开了关于 “廉洁” 与 “服务” 的涟漪。这个暑假,在司法局与社区的实习经历,让我以亲历者的视角,读懂了 “学廉、思廉、践廉” 三个词背后沉甸甸的分量,也真切触摸到了党和人民之间血脉相连的温度。

学廉——在墨香与光影里种下敬畏

司法局的廉政文化长廊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。起初只是匆匆路过,直到某天午休时被墙上一幅老照片吸引:黑白影像里,几位身着中山装的干部正围着一张木桌讨论,桌上摊着泛黄的文件,墙角的暖水瓶上还印着 “为人民服务” 五个红字。“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咱们司法局的老同志们在研究普法方案,那时候条件苦,却没人敢拿群众一针一线。” 路过的科长笑着解释,指了指照片下方的一行小字,“你看这句‘清茶一杯话公务,两袖清风暖民心’,就是咱们机关几十年没变的规矩。”

后来我才发现,这样的 “廉洁课堂” 藏在每个细节里。会议室的抽屉里,永远整齐摆放着印着 “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点” 的笔记本,扉页上有不同字迹的批注;食堂的餐桌上,“光盘行动” 的提示牌旁贴着干部们自己写的节约标语;就连电梯间的电子屏,滚动播放的不是商业广告,而是本地优秀党员干部的廉洁事迹 —— 那位扎根山区普法二十余年的李律师,每次下乡都自带干粮,拒绝群众的任何招待,他常说: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,要是吃了群众的饭,就对不起胸前的党徽。”
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廉政教育观影活动。影片里,一位曾经的优秀干部因一念之差收了礼品,最终一步步走向腐败的深渊。当看到他在法庭上对着镜头向家人忏悔时,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。散场后,同部门的王姐轻声对我说:“你看,廉洁就像咱们手里的玻璃杯,平时看不出特别,可一旦摔碎了,就再也拼不回原来的样子。” 那天下午,我在笔记本上写下:学廉不是记口号,而是要在心里筑起一道防线,知道什么能做,什么绝不能碰。

思廉——在烟火气里读懂初心

如果说司法局的实习让我对 “廉洁” 有了理论认知,那么社区的实践则让我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,读懂了党员干部践行初心的模样。我实习的社区位于老城区,大多是几十年的老旧小区,没有电梯,没有物业,社区工作人员的脚步却走遍了每一栋楼的每一个单元。

第一次跟着社区书记入户走访,是去探望独居的张奶奶。出发前,书记特意从办公室的储物柜里拿出一袋米和一桶油:“这是咱们社区‘爱心驿站’的物资,张奶奶儿子在外地,咱们得多照看着点。” 路上我忍不住问:“这些物资是政府拨款买的吗?会不会有人觉得你们是在‘作秀’?” 书记停下脚步,指着胸前的党徽说:“小伙子,你记住,老百姓的眼睛是最亮的。咱们要是真想为他们办事,不用喊口号,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行。”

走进张奶奶家,昏暗的房间里立刻响起热闹的笑声。书记熟练地帮老人擦桌子、换灯泡,还掏出手机教老人视频通话:“您看,这样就能随时跟您儿子说话了。” 临走时,张奶奶拉着书记的手不肯放,非要把家里的桃子塞给我们:“你们比我亲闺女还贴心,这桃子你们一定要拿着!” 书记笑着婉拒:“您的心意我们领了,这桃子您自己留着吃,咱们社区规定,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,您可不能让我们犯错误呀。”

在社区实习的日子里,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。为了帮下岗职工找工作,社区李主任跑遍了辖区的大小企业;为了调解邻里矛盾,王阿姨顶着烈日在双方家里来回奔波;就连社区里的年轻党员志愿者,每周都会定期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买菜、取药。有次我问李主任:“每天做这些琐碎的事,您不觉得累吗?” 他指着社区公告栏里的 “党员承诺墙” 说:“你看,这上面每一条承诺都是我们对着居民们立下的军令状。咱们党员干部,不就是要把老百姓的‘小事’当成自己的‘大事’来办吗?要是觉得累,那就是忘了当初为什么入党。”

有天暴雨,社区低洼处的几户居民家进了水。我跟着社区工作人员赶到时,只见几位党员干部已经挽着裤腿站在水里,帮居民搬家具、扫积水。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,泥浆沾满了他们的鞋子,可没有一个人叫苦。一位大爷感动得眼眶通红,非要煮姜汤给大家喝,可所有人都只是笑着说:“大爷,您快照顾好自己,我们这点苦不算啥!” 那天晚上,我在实习日记里写道:原来廉洁不仅仅是不贪不占,更是在群众需要的时候,能挺身而出的担当;是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,用真心换真心的坚守。

践廉——让青春在奋斗中扎根

实习临近结束时,司法局组织了一场 “青年干部与老员工座谈会”。会上,一位刚入职不久的年轻干部分享了自己的经历:他在基层司法所工作时,曾有群众为了感谢他帮忙解决纠纷,偷偷塞给他一个红包。他当时没有立刻拒绝,而是第二天带着红包和一份《廉洁自律准则》来到群众家里,耐心解释:“您的感谢我收下了,但这个红包我不能要。咱们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事,从来不是为了图回报。要是我收了您的红包,不仅违反了规定,也辜负了您的信任。”

听着他的讲述,我突然明白,“践廉” 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选择里。在司法局整理档案时,我会格外注意保护群众的个人信息,因为我知道这是对群众隐私的尊重;在社区帮忙登记信息时,我会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,因为我知道这是服务群众的责任。有次帮一位老人办理养老认证,老人因为不会操作手机而着急,我蹲在老人身边,手把手教了半个多小时,直到老人学会为止。老人笑着说:“小伙子,你真是个好孩子,以后肯定能成大事。” 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,践行廉洁作风,其实就是在每一件小事里保持初心,在每一次服务中传递温暖。

离开实习单位那天,阳光依旧炽热,可我的心里却格外平静。回望这个夏天的经历,从司法局廉政长廊里的学习,到社区烟火气中的思考,再到亲身参与服务的实践,“学廉、思廉、践廉” 这三个词已经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画面:是干部们拒绝群众礼品时坚定的眼神,是他们为群众解决难题时忙碌的身影,是他们胸前党徽在阳光下闪耀的光芒。

作为一名老员工,我曾经以为 “廉洁作风”“中央八项规定精神” 这些话题离自己很遥远,可这个暑假的实习经历让我明白,廉洁不仅是党员干部的责任,更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价值追求。未来,无论我从事什么工作,都会记得这个夏天学到的道理:要像那些优秀的党员干部一样,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敬畏之心,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践行 “党和人民一家亲” 的深情承诺。

蝉鸣渐歇,秋风将至,可这个夏天在我心底种下的廉心与初心,却会永远生长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,学廉、思廉、践廉,就一定能让廉洁之风拂遍神州大地,让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,让我们的国家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越来越好。

一审:阿山木  二审:杨涛  三审:乔世范、纪晓飞